青岛日报:青岛农大女生独立完成18万字英文译作

    2016-06-22 10:00:06 作者:孙冰洁 来源:青岛日报    

历时四个月,每天拿着电脑和一本厚重的英汉大词典,上完课后马上跑到图书馆,埋头翻译三四个小时,翻译完最后一章的那个晚上,刘文静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如释重负,短时间内再也不想碰词典了。”她笑着说“觉得自己毕业前也算是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两年前,一本讲述互联网时代营销规则的《多屏营销》英文原版书进入当时还是大三学生刘文静的视野;今年五月,她翻译的该书中文版问世,刘文静也成为青岛农业大学首位独立翻译英文著作的在校生。

“学生独立翻译一本书的难度非常大,即使是专业的老师,一年可能最多也就翻译一两本,所以她能做到这点还是很不容易的。”青岛农业大学翻译中心教师楚立峰说。

刘文静告诉记者,2015年,她进入其所在的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组织的创业项目“互联网+下的翻译中心”,成为学生翻译组的一员。该项目旨在利用互联网手段,整合传统的翻译形式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据翻译中心负责人介绍,2015年,翻译中心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口译和笔译方面的尝试,《多屏营销》英文版就是笔译的项目之一。在出版社组织的“试译”环节中,刘文静在十几名参与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通过试译环节的学生,她也因此获得了该书中文版的翻译资格。

获得了该书的独家翻译权意味着刘文静要独立完成这本从专业角度讲述互联网营销的英文著作,一本三斤重的中英文双解词典自此成为她书包里的标配。“我基本不用网上的翻译软件,都是一词一译,有时候根本不知道它在说什么。”刘文静说。翻译这本书时刘文静正值大三下学期,白天几乎都被各种课程占据,她为此制定了一个严格的计划表,严格规定每天的翻译任务。“一般每天翻译4页左右,状况好的时候会多一点。”据刘文静称,跟成熟的翻译者相比,这个进度并不快,除了词汇以外,更大的障碍来自于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吃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微软战略、量子路线……”这些专业的词汇即使译成中文都晦涩难解,如何更好地将意思传达给读者,令刘文静颇费脑筋。她先后到图书馆借了五六本和互联网营销有关的中文专业书籍,希望能对所翻译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把握。

刘文静告诉记者,翻译的过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之后的规划。刘文静逐渐意识到专业领域知识的积累对于一个合格翻译者的重要性,为此她报考了法律专业的研究生。“翻译越来越细化,财经、法律等专业人才更容易受青睐,我也想多学一些不同学科的东西。”

今年5月该书正式出版,刘文静将这本18万字、共计225页的新书第一时间送到了指导老师手中。“文字很流畅,没有初翻译者的生涩。”来自师长的肯定,让刘文静获得了最大的成就感。

链接:http://epaper.dailyqd.com/html/2016-06/14/content_130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