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青岛日报:思政工作的价值担当

时间:2017-01-03 来源:青岛日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同志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殷切期望,高屋建瓴,意义深远,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和战略意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谨遵习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一、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与守望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引导大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天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宵夜,更不是随心所欲的拼盘,恰恰相反,课程的设置严肃认真,课程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当中,课程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互有侧重的关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介绍的是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传授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础与法律保障。高校中的任何一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与其它课程一样,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因为它同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虽然如此,并不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简单无聊的说教,正相反,它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学理性、学术性。如果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能以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性、学理性、学术性为立足点,科学解读,小心求证,从科学性、价值性、合理性上给予大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价值体系,从而引导青年学生养成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且问: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谁不爱听?

二、意识形态的自觉与掌握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而阵地的保卫者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捍卫前沿阵地的问题上,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是责任主体,而不可能将责任推卸于他人。前沿阵地是否安全,取决于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否 “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前沿阵地丧失与否,不仅直接决定着个人理想和千秋功业,而且最终决定着国家社稷和民族未来。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具备的首要素质是:高度的自觉;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问题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牢牢地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思想交锋、价值博弈、主义之争从未消停过。各色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市场经济为平台粉墨登场,混淆视听;诸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以言论自由为旗帜大行其道,蛊惑人心。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也不是简单的“随便说说”。当然,某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并非直截了当地反对马克思主义,他们往往并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而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所蕴涵的革命性、前进性、上升性。历史虚无主义更不简单,他们虚无的对象并不是历史,而是透过历史,以解密、真相、考证、甚至是学术的名义先声夺人,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性,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实质上,在他们的伎俩中,历史不过是巧设的靶子、虚设的幌子,他们不过是拿历史说事而已。正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交锋和斗争,促使我们不断创新、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三、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那么,如何对待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态度是:坚持与发展。为什么要坚持?是基于真理绝对性的存在。为什么要发展?是基于真理相对性的存在。坚持与发展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当中。从逻辑关系上看,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成果生成的过程,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当代的中国形式和民族内容,从而解决了困扰中国的建设、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无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如何变化,都表现出历史继承性和一脉相承性,从而在历史的角度上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达成了内在的统一性,这种历史的统一也是逻辑的统一,或者说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青岛日报》2017年1月1日 第4版

作者:贾乐芳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